第四节婴儿常见疾病的观察和护理
婴儿在出生时,由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一般不容易生病,但还有一些常见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
一、脐炎
新生儿出生结扎后的脐带残端一般3~7天脱落,有的需要10余天或20余天(根据结扎手法不同)才能干燥脱落。
1.原因
局部细菌感染。当新生儿出生后切断脐带时,其根部为新鲜伤口,脐带内的血管没有完全闭合。若护理不当,病菌进入时,可引发脐炎。如果治疗不及时,病菌进入血液可能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2.临床表现脐轮与脐周皮肤发红,脐根部有少量分泌物为脐炎的典型症状。
轻者:新生儿没有全身症状。
较重者: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根部有较多的旅性分物,并伴有臭味。
重者:新生儿伴有发烧、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
3.护理方法
治疗脐炎的根本措施是预防,尤其是脐带脱落前的护理。应保持路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一旦发生脐炎,应及时就医。
二、黄疸
黄疽是指婴儿的血液、黏膜和皮肤出现变黄的现象,脸上最先变黄然后是躯干,最后才是手脚。
1.原因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在老化之后,经过代谢会产生一些废物(胆红素),最后经肝脏排出体外。而新生儿肝酶活动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新生儿黄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要儿(母乳性黄疽)。
2.观察
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屋里光线暗或在灯光下则看不清。轻度黄疽主要显现在巩膜、面部、躯干等部位,中度以上黄除此部位明显外,手心、足心亦有感染。溶血性黄蕴出现早,进展快,并常伴有贫血;肝脾大或水肿感染性黄揎常伴有发热,并可发现感染;梗阻性黄蕴大便色浅或呈陶土色;产伤所致黄疸可有头颅血肿或其他部位损伤原因,红细胞破坏增多,常因母婴血型不合引起。另外,红细胞增多症、窒息缺氧、酸中毒等也会引发黄疸。
3.类型
(1)生理性黄痕。
正常足月儿60%在出生后的第2~3天出现黄蕴,在第4~5天达到高峰,在1~2周内消失。
早产儿、低体重有80%会出现黄疽,且出现时间较早(24小时内),黄疸程度重,消退时间长,一般长于3周,黄疸指数平均在11-12毫克每100毫升。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于血液方面的疾病如ABO血型不合,肝脏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炎;感染造成肝功能降低;生产过程导致新生儿头皮淤血。病理性黄出现得早(24小时内),发展快,退得慢,当黄疸指数大于15毫克每100毫升就必须治疗了。
4.黄疸指数
简称胆红素的浓度,黄疸指数12毫克每100毫升,代表100毫升血液中存在12毫克的胆红素。
5.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母乳本身含有一些阻碍胆红素排泄的物质,若怀疑是这种情况,可暂停喂母乳2~3天,以做鉴别诊断。一般而言,黄疸可因暂停母乳而逐渐退去,之后,再喂母乳就不会有严重的黄疸发生。母乳引起的黄持续1~2个月时,护理人员须提高警惕,注意通过新生儿日常活动及大便颜色来区分是否为病理性黄疽,以免延误就医(如发现灰白色大便应排除是否为胆道闭锁)。
表现:黄疸持续时间长,可达2~3个月,精神及生长发育良好,暂停母乳喂养可减轻。
处理建议:请医生协助确定,不用特殊治疗,可自愈。
6.护理方法
每天仔细观察新生儿眼白、皮肤、黏膜、手心脚心颜色变化,包括新生儿的精神状况,并做好记录,若婴儿的黄疸3周不退则需要去医院。黄疸高峰期要多喂奶、水,晒太阳或添加婴儿葡萄糖粉冲水喂食。
三、脱水热
原因: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外界温度高
表现:无原因突然发热,精神尚可,饮食佳。
预防措施:注意水分补充以及外界温度调节,穿衣盖被适度。
四、脓疱疹
原因:皮肤感染。
表现:皮肤皱褶处粟粒状皮疹,充血、有脓头,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预防措施:勤洗澡;注意护理人员的个人卫生;注意室内卫生。
五、先天性喉鸣
原因:缺钙等。
表现:吸气性喉鸣,一般2岁左右可自行缓解。
预防措施:乳母及新生儿均应该注意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
六、臀红(尿布疹)及护理
1.原因
新生儿皮肤娇嫩,如大小便后没能及时更换尿布,其中的酸碱性物质对皮肤会有刺激作用(如果为不消化大便并含有水分,刺激性更大),从而诱发臂红。
2.临床表现
轻度的尿布疹也叫臀红,表现在臂部皮肤发红或者出现小红疹,严重时表皮肿胀、破损和流水。
3.护理方法
(1)尿布要选柔软的、吸水性强的纯棉制品,每次用后洗净晒干(每天消毒一次),如选用一次性纸尿裤,要用干爽型的,2~3小时换一次。
(2)大便后的处理。
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裤或尿布,先擦干净,再用温水清洗干净,然后涂上护臂霜,如大便很少,只用湿纸巾擦干净就可以了。
(3)小便后的处理。
般小便后不需每次清洗臀部,以免破坏臀部皮肤表面的天然保护膜。若新生儿为女婴,洗臀部时应由前向后淋着洗,以免脏水逆向进入尿道引起感染,还应注意清洗会阴部的分泌物。
(4)勤换尿布。
每次换尿布时,注意擦净臀部残留尿液。
(5)如发生轻度臂红,应使臂部多暴露(室温在26℃~28℃),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或用小太阳(冬天)烤響部10分钟左右,尽量让臀部保持干爽。
(6)臂红未破皮者可用金霉素或红带素软膏或烧开后凉却的香油涂抹,破皮的话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4.预防
(1)保持干燥,及时更换尿布。新生儿白天用尿布,夏天可暴露,夜晚用纸尿裤。
(2)选用吸水性强的柔软纯棉制品做尿布,换洗后要用开水消毒。
(3)注意局部护理,可适当用护霜。
(4)不用洗衣粉洗尿布,以免洗衣粉残留刺激皮肤。
七、湿疹及护理
1.原因
(1)直接病因:婴儿产生湿疹的病因是复杂的,其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所以,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有过湿痃、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食物过敏和药物过敏等)的婴儿更容易产生湿疹。
(2)诱发因素:对于产生了湿疹的婴儿,许多物质又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症状,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接触化学物品(护肤品、洗浴用品、清洁剂等)、毛制品、化纤物品、植物(各种植物花粉)、动物皮革及羽毛,发生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日光照射,环境温度高或穿着太暖、寒冷等,都会刺激要儿的湿疹反复产生或加重。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小儿湿疹,好发生在孩子的肛门周围,常伴有绕虫感染称为蛲虫湿疹。
(3)内因:因为婴儿的皮肤角质层比较薄,毛细血管网丰高而且内皮含水及氯化物比较多,对各种刺激因素较敏感,所以婴儿更容易产生湿疹。
2.特点
(1)婴儿湿疹自然病程: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2-3个月的要儿就可能发生湿疹,1岁以后逐渐减轻,到2岁以后大多数可以自愈,但少数可以延伸到幼儿或儿童期。有婴儿湿疹的孩子以后容易产生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2)婴儿湿疹的皮疹:多数皮在面類、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前胸、后背、四肢也会有皮疹。起初的皮疹为红斑,以后为小点状突起的皮疹或有水疱样疹(医学上称丘、胞疹),很年,疱疹可破损,流出液体,液体干后就形成痂皮,常为对称性分布。
(3)婴儿湿疹的类型:分为干燥型、脂溢型和渗出型。干燥型湿疹表现为红色丘疹,可有皮肤红肿,丘疹上有糠皮样脱屑和干性节痂现象,很痒。脂溢型湿疹表现为皮肤潮红,小斑丘疹上滲出淡黄色脂性液体覆盖在皮疹上,以后结成较厚的黄色痴皮,不易除去,以头顶及眉际、鼻旁、耳后多见,痒感不强。滲出型湿疹多见于较胖的婴儿,红色皮疹间有水疮和红斑,可有皮肤组织肿胀现象,很痒,抓挠后有黄色浆液滲出或出血,皮疹可向躯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并容易继发皮肤感染。
3.治疗
(1)冷湿敷方法。
(2)含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
(3)用白三烯描抗剂治疗。
(4)其他方法。
4.预防和护理
(1)三个避免。
①避免接触化纤衣物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②避免环境过热。
③避免环境过湿。
(2)注意饮食。
①湿疹多见于吃牛奶的婴儿,因为牛奶中含有异性蛋白,可造成新生
儿过敏,导致湿疹的发生。可把牛奶多次煮沸,改变它的成分结构,减少
致敏因素。
②母乳产妇不要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物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
内,由此增加湿疹的发生概率。母乳喂养的小儿如患湿疹,产妇应暂停食
用引起过敏的食物。(3)注意洗浴。
已患有湿疹的儿,不要过多清洗患部,洗溶用温水,不用过热的水,
不用肥皂、化妆品,避免湿疹加重。
(4)不穿化纤羊毛衣服,应以棉为主。
(5)预防感染。由于局部发痒,易因婴儿的播抓引起感染,可给要儿
剪指甲,不要乱涂药物,特别是含激素的药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6)湿疹发作时,不进行预防接种。
八、鹅口疮及护理
1.原因
鹅口疮即口腔霉菌感染,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口腔疾病,呈白色凝乳状附着在口腔黏膜、齿齦、舌面、上颗等处。病原通常来自产妇阴道霉菌感染或生产后接触感染,如奶具消毒不彻底、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等。
2.临床表现与观察
婴儿口腔频部、唇内、舌、上颚和咽部黏膜上附着乳白色斑点、奶酪状物,严重时融合成片,擦去后则露出粗糙、潮红的黏膜。鹅口疮多见于营养不良或腹泻的婴儿,不易祛除,严重时会影响食欲。鹅口疮与新生儿吃奶后残留下的奶液的区别是:新生儿口中残留的奶液一经喝水就会被清,而口疮喝水后仍可见白色凝乳状物,且用棉签擦拭后可见粗糙、潮红的黏膜。
3.预防
(1)注意观察口腔,看到口腔内有白色凝乳状物,要区分是奶液残留还是鹅口疮。
(2)母乳喂养前一定要清洗乳头。
(3)人工喂养奶具消毒要彻底
(4)护理人员的手要洗干净。
4.护理
(1)制毒菌素和鱼肝油混合后涂口腔,1天3-4次,同时涂母亲乳头(哺乳前洗掉)。(2)用3%的碳酸氢钠涂患处。
(3)少量多次饮水。
口疮用药后即可见效,但很容易复发,所以要现固治疗,一般用药2~3天见效,应再巩固用药3~4天,总疗程1周,可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制菌素调鱼肝油或水涂抹思处,用小苏打水清洗口腔可增强治疗效果)。
九、乳腺肿大
新生儿不分性别,在出生后几天内都可能出现乳房肿大或分泌乳汁通常在2-3周消退,这种现象称为新生儿生理性乳房肿大。这是由于母体孕期体内雌激素和催乳素含量增多,分娩前达到最高峰,通过胎盘影响到胎儿。胎儿离开母体后,来自母体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会自然趋于平坦。不要刻意去挤压婴儿乳头,以免引起感染,致使细菌侵入,引发乳腺炎。
十、新生儿结膜炎
原因:产道内细菌感染或出生后接触感染。
表现:结膜充血,流泪伴脓性分泌物。
预防措施:注意清洁护理人员和婴儿的手、毛巾等。
十一、泪囊炎
婴儿的眼睛若总是“水汪汪”的,一般由两种原因引起。一种是新生儿泪囊炎。这是由于患儿在先天发育过程中鼻泪管下端残留膜阻塞所致常伴有眼分泌物多,可以通过局部按摩或泪道探通术进行治疗。另一种是“先天性青光眼”。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婴幼儿视力的疾病,若不进行早期治疗,将给患儿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造成终生残疾。这种患儿早期即有怕光、流泪等表现,逐渐出现眼球变大,但往往被家长忽视。因此,如果发现孩子眼睛异常,要转眼科诊治,以免延误病情。婴儿眼分泌物增多除上述原因外,主要为感染引起,并非火气大。新生儿通过产道时致病菌进人眼中,护理者的手未洗净或是小毛巾上有细菌,都易引起这种感染,主要表现为眼部分泌物增多,局部有充血和浮肿。遇到婴儿眼部分泌物多时,可每天用清洁的小毛巾为其洗眼睛,所用小毛中每次要煮沸消毒,不要与成人毛巾混用,并及时转眼科就诊。
十二、消化不良
1.原因
(1)新生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消化能力差,免疫功能低,同时,新生儿生长发育迅速,食量增加快,营养需求高,胃肠道负担重,因此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2)人工喂养中,奶量增加太多或突然从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外部环境过热、过冷,都会引起新生儿肠道功能亲乱而致消化不良。
(3)对牛奶过敏。
2.如何判断
如果新生儿便次增多,而且大便呈稀水状,混有奶瓣,且状态不好哭闹增加,体重不增,就要考虑是否发生了消化不良。判断指标是:一看大便性状;二看大便次数;三看新生儿状态;四看体重增长情况(一个月增长600-1000克)。
3.护理
(1)及时调整喂奶量,在一两天内减少每次喂奶量。
(2)尽量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的哲时改为单一方式喂养。
(3)做腹部抚触。
(4)用益生菌。
十三、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大都不典型,不像月龄大些的婴儿呼吸道感染时表现出较重的咳嗽和发烧,而多是低烧或不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
1.原因
因为出生后不久发病,大多是宫内感染或产道感染所致。如果为出生后一周以上或更长时间发病,大多是出生后与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被感染。
2.临床表现
新生儿体温正常或者不上升,哭闹烦躁或者反应淡漠,吃奶不好,容易呛奶,口周围发青,口吐白沫,呼吸浅速或不规则。
3.护理
较轻的呼吸道感染仅仅表现为轻的流涕鼻堵,其状况良好,食欲好比时,建议产妇正常哺乳应注意的是,新生儿在鼻堵的情况下容易呛奶在喂奶前要清理新生儿鼻道的分泌物,喂奶也要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
4.预防
预防新生儿呼吸道感染应该从分娩前开始。新生儿出生后房间要注意通风換气,每天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不宜让过多的人进入。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要注意与新生儿和产妇隔离。
十四、血管瘤
血管瘤为微血管的先天性扩张或增生所致,最为常见的是沙门斑,是种平坦、暗粉红色的斑点或斑块,在一半以上新生儿的眼前险、鼻翼和后领部常可见到,大部分在1岁前会消失。另一种称为草莓斑的血管则较为隆起,且呈鲜红色,外表似草莓样,出生时较不明显,约在2个月内出现,大部分在9岁前会消退。
十五、脂溢性皮炎
皮脂腺分泌过多引起的炎症反应,多发生在出生后1个月内,可在头皮、眉毛上发现黄色鱗屑堆积,可涂抹婴儿油给予湿润,用水多洗几次不可用手抠。